第三十九章 商讨

    第三十九章 商讨 (第2/3页)

够铺开了。

    李忠信更是算得很明白,现在是七月份了,这一年顶多也就还能够卖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想要赚到一些钱的话,得等到八三年夏天,真正赚到钱的时候,那至少要到八四年以后。而且这种热水袋技术低,高仿出来的快,持续发展性不大。

    无论是王波他们组织在江城市里面卖鱼的,还是骑行到各个乡镇卖鱼的,有了冰块以后,鱼保证了新鲜,售卖起来也更快了。

    销售上去了,在打鱼的效率上,李忠信开始琢磨深挖,他要把打鱼的效率提高,趁着这一年聚拢更多的资金。

    李忠信在江边观察了几天以后,心中就已经有了大致的想法。

    他让王波把现在所有的人分为了十个组,一个人负责一段江面,专门负责放网,到了出网的地方,和负责摘鱼的一起拽网,这样的话,人员虽然和之前一样,但是,效率会大幅度的提高。

    村子里面的没有什么事情的妇女,则和李忠信召集来的那些孩童一起,专门摘上网的鱼。

    摘下来的鱼由专门的人进行分类,值钱的鱼和不值钱的鱼分开。

    鱼打出来以后,由于天气的原因,放的时间不能太长,如果时间长的话,鱼就会坏掉。

    李忠信对于鱼摘下来以后进行了统筹安排,前面三网摘下来以后,立刻装到马车上向城里运输。

    这个时候,忠信公司只有两辆马车和三辆手推车,两辆马车和这三辆手推车基本上没有闲着的时候,饶是这样,运输的速度也赶不上出鱼的速度。

    特别是到了下午,打上来的鱼运输到城里的时候,甚至都已经天黑了,这种情况有待解决。

    之前是李忠信组织了一拨人来操作这个事情,两辆马车和三辆手推车能够胜任运输任务。

    可是,现在村子里面很多人都已经动员起来,而且江面的作业面积扩大了很多,两辆马车和那三辆手推车就已经不够用了。

    按照董国忠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应该添置几匹马,再订购几个马车专用的那种车。

    对于董国忠的想法,李忠信很是无语。

    董国忠是军转干部,是大老粗,对于今后的发展方向,误区还是相当大的。

    先不说买回来几匹马,马车的效率能有多高,而且这样的马只能够拉马车,其他的事情马什么都做不了。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马车就已经不让进城,开始进行淘汰了,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