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一节 (第2/3页)



    “若真有这等好事,我跟其他人一样,看好冬林冬大哥、韩春韩大哥,以及和珅和大哥。”

    这銮仪卫可以跟随在皇帝身边,有着大把的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侍卫处的侍卫只要还有上进之心都想调到那边。协理事务侍卫领班郑德金平日最欣赏的便是冬、韩、和、许四人。但因冬、韩二人年岁稍长,历练又多,若真只有两个名额的话,自然是冬、韩二人被举荐。

    当听到冬、韩二人的,名字时,许维从和珅的眼珠内捕捉到一丝不易察觉出的狠劲。

    “哈哈,我也是认为冬、韩二位大哥理当被荐往銮仪卫。不好意思,刚才来接班的时候,路上碰上个十余年没见的熟人,耽搁了。没让你久等吧?”

    “没有,没有。和大哥还真是关心小弟我。”许维在京师内呆了一年多,也学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那许兄弟好走,和某不远送了。”二人道别。许维走出宫门后狠狠朝城墙上吐了口痰,骂道,

    “什么玩意?居然还敢打进銮仪卫的主意!哼,有冬、韩二位大哥在,你可休想。”

    发泄一通后许维不敢再多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往早已是车水马龙的彭府。

    从彭府拜完寿稍作停留许维便出来了,看时辰正是末时时分。

    当时祝寿的时候,那人才真叫多,脚踩脚的,头碰头的,还有前面屁股挨着后面肚皮的,反正一个字,挤!京城里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来了十来个,六部尚书也都纷纷派人送来贺礼。

    最让彭元瑞激动的是连当今圣上乾隆帝也都亲写了一副对联让内务府送了过来,这是乾隆与彭元瑞在御花园时对的对联,上联乾隆出的:“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彭元瑞对曰:“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这就表明彭元瑞极得圣宠。

    许维走在大街上时,不由得又想起了和珅来,这还真得感谢他。

    想想从前恩师府前那可是门可罗雀,一天没几个会来拜访他老爷子,那又硬又臭的脾气,根本没几个知交。

    也就是看到和珅卖力地钻研乾隆的平生,企图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许维一时感慨才在前段时日挑了个妥当的时机把和珅的所作所为都告诉给了恩师彭元瑞,希望恩师能有所借鉴。毕竟彭元瑞能早日上位,则许维的前途就一片光明。

    恩师那时的反应与往日比起来确实是不太相同,只说了句‘举世皆浊,我又何必独清’。许维明白这死板尤甚朱硅的恩师终于顿悟了。

    因为彭元瑞乃是朝廷大员,做起事来自然比和珅更容易接近乾隆。

    彭元瑞一旦打定主意,这下手是极为迅速的。

    他首先投乾隆的喜好,整日与其作诗对联唱和。乾隆每日每事必诗,彭元瑞便天天把皇上的诗收集起来,和之献以皇上。皇上大喜,渐渐地与他翰墨往来,初时廖聊,后来频繁不绝。

    这第一步便算走对了,已经引起了皇上对彭元瑞的注意。乾隆帝还在纳闷,这彭辑五还真转性了,平日里让他对对联作作诗,就动不动上奏说玩物必丧志什么的,现在欢喜得跟什么似的,还主动对对联,看来老小子开窍了。

    彭元瑞又把乾隆所作的诗词都收集在一起,分门别类编排成部函加注释按语,字里行间不断地恭唯着乾隆,这又使乾隆帝大悦。

    还有更绝的,彭元瑞把乾隆所作之《御制说经古文》也来个详细注释,并还写了篇《后跋》,名正言顺地猛夸了顿乾隆的诗,并归纳出四大优点。就连乾隆看了都有点不好意思,最后把这《后跋》分发给众皇子刻苦研读。

    就这么一来,彭元瑞便进了乾隆的视线之内。据可靠的内廷消息,彭元瑞不久便会出任礼部尚书。

    如果和珅能有恩师这般地位,以他的能耐,绝对比彭元瑞更会讨乾隆的欢心。

    正自思索着,不自觉地便来到了京城的闽天楼前。平日里没事的时候,许维喜欢独自一人上楼小酌一番,望着楼下那繁华嘻闹的人群,天空飞过的大雁,楼内嘈杂的叫嚣声,总能悟出点人生哲理。

    许维抬脚便上了昊天楼,选了间能看清整座酒楼情形的雅座,点上几盘菜独自品尝起来。

    吃着吃着,许维看见个熟人的影子在雅座外晃了一晃。隔着卷帘,许维认出那是协理事务侍卫领班郑德金。

    咦,这昊天楼并非高官显贵常来之地,身为四品官的郑德金怎会来此地方?怪。许维心里打了个问号,便留意起郑德金来。

    只见郑德金也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了下来,叫了一壶酒,三盘小菜也开吃起来。显然他的来意并不在吃,连闽天楼的招牌菜---红烧荔枝肉都没点,只顾着盯着楼下上来的人。没过多久,从楼下又上来两个人。许维眼一亮,有好戏可瞧了,原来上来的是冬林与和琳。

    和珅之弟和琳怎么会与冬林并肩喝起酒?和珅那小子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