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第七节 (第2/3页)

派本州知州陈旭会审,以致酿成冤情,实属欺君罔上。

    据此,吴达善等提出:良卿除收受属员馈送等轻罪不议外,应照各衙门合奏公事,规避增减紧关情节朦胧奏准斩监候律,拟斩。但良卿受恩深重,敢于匿情欺罔,应请旨即行正法。对于方世俊的处理,吴达善等认为:方世俊屡受贿赂,已属败检贪官。在刘标开矿一事中,不秉公办事,收受贿赂一千两白银,实属贪赃枉法。

    据此,吴达善等提出:“方世俊除收受刘标馈送朝珠、玉器等物轻罪不议外,应照枉法赃八十两绞监候律,拟绞。但系封疆大吏婪藏执法,亦应请旨即行正法,以昭炯戒。

    对于方四的处理意见,吴达善等提出:“方四于刘标求厂开矿,从中说合,得受银四百两。合依监临官吏家人因事受财照官吏受财律定罪,不准减等。无禄人,枉法赃一百二十两绞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

    对于刘标,初步判处绞刑,但是由于所犯罪行较重,归于亏缺案内从重定罪,即行斩决。对于高积,吴达善等审理认为,高积将官库水银贩卖渔利,复转贩货物,勒令属员分买,藐视法律,营私贪赃,实属罪无可恕。拟判处绞监候,秋后处决。

    对于永泰,则判处斩监候,秋后处决。

    吴达善呈送给乾隆帝御览的奏折上,被乾隆用?笔写下几个大大的红字,‘三法司核拟速奏,该员定需严惩不怠’,足见当时乾隆的愤慨。

    乾隆三十五年二月初九日,良卿在贵州伏法。

    由许维一手暗中推动的良卿弹劾刘标一案,最终以处决两位巡抚、一位按察使,一位知府而告结束,这应该算是许维第二次的屠官行动,比起前次的两淮盐引案规模也只小上一点点。

    纵观发生于乾隆朝的三大案,两淮盐引案、甘肃米捐案、闽浙亏空案均有许维的身影。只要有许维在场兴风作浪的案子,必将是一片血雨腥风,官吏伤亡惨重,这都成了大清官吏之后的共识,而许维日后也被戴上了‘官屠’的绰号。

    (许维成长的历史,也算是乾隆朝反腐倡廉的历史,若是放在现代,应该可以拍成个反腐大剧,呵,说笑了。)

    在审理良卿一案的同时,朱硅也上了条陈,他认为贵州官场已腐烂,众多官员勾结一气,贪赃枉法,随意买卖府库中物,又任意加派谣役,若不出重手整治,受苦的将是贵州百姓,恳请乾隆帝能降旨吴达善借良卿案而一查到底,不能因上司勒买,且全省官员都牵涉其中而就法不责众,网开一面。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朝廷旨意下,朱硅升迁为山西按察使,一月之内需到任,不得延误。接到圣旨后,朱?愣住了。这左迁的旨意也下得太快了些,吏部的效率居然如此之高,令人费解了,看来是皇上的意思在里面。

    “皇上现在已无过去的宏图大志,只想着天下安定,且年岁渐长开始贪图享乐。如今朝中勋贵尽皆闭口,专侍奉承,哪能更张现实,这国运焉能不败乎。前有两淮盐引案,今有良卿案,后事未知啊。

    现在自己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实在是不识实务,落得个调任山西的下场。天下的官场一般黑,山西也非净土,难道这天下就没希望可言了吗?

    越想越乱,越想越气,气急攻心,心口一甜,嘴一张,直接喷了口血出来,飞溅到白色帏幕上。

    身子晃了几晃,一直在朱硅房内呆着的许维赶紧上前扶住他,而朱硅也终于稳住了激荡的心情,可胸中一口闷气始终郁积在心,不吐实不畅快,击节高唱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呀!!!”

    这首《水龙吟》乃是辛弃疾于乾道四年任建康通判,登临赏心亭俯瞰大好河山,欲赴沙场,一试霜刀。却因朝廷腐败,谗臣当道,竟无人会,登临意,故慷慨而歌。

    此词道出朱硅的心声,他朱硅正要大展身手之际,却被朝中贪官所牵制,又因乾隆帝的原因,被迫调离,实在与那辛弃疾的处境相似之极。

    许维这一两个月在朱硅的监督下,恶补了不少经史子集,凭着那无与伦比的记性,脑海里也装了相当多的货色,偶尔拿出去跟人比拼,还不会落了下风。他虽不大懂词的意思,可也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劝说道,

    “大人,您要保重身体呀,千万别气坏自己。其实以我看来,这大清朝还是有希望的。”朱硅一听许维的言语,顿如黑夜中一道白光照亮了他的脑海,兴奋地问道,

    “愿闻其详。”

    “我是听说书的人讲过这么个故事,圣祖爷为保我大清江山能稳固发展,在不知选择何人为帝之际,他认为乾隆爷堪可大任,择孙可保大清三代平安,便立雍正爷为帝。

    大人,既然乾隆爷已是不思进取,要振我大清,就需在下一代君主身上着手,也只有未来的帝王才能实现大人您的一些抱负。而能影响一代君王之人,非帝师莫属了。”

    听到帝师二字,朱硅便想到了康熙朝的伍次友。他以一介布丁,成为玄烨的受业恩师,助其诛螯拜,灭三藩,连康熙帝也明说其受伍次友助力甚多,可见帝师在帝王的内心中的重要性。朱硅从帝师又想到了乾隆百年之后的大清皇帝。

    “未来的帝王?”朱硅不住地吟念着,这脑海中不住地闪跃过一件事:

    近年来,朝廷内外不断都有人在议论皇上,说他‘贪婪禄位,不立皇储。皇上听后大怒,当场在太和殿上朝文武百官宣布已于三十三年冬选立皇储,并写下诏书密藏于乾清宫光明正大匾之后,并云吴吴苍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