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第一节 (第2/3页)

   许维也明白单凭自己的能力,想进衙门那就如登天一般,也只有在尤拔世的举荐下才有机会。一般的书吏都是本地人,都是世职,一代传一代,极少有外地人出任书吏。

    “多谢尤老爷栽培。”许维衷心地感谢尤拔世。不管尤拔世是出于何种考虑,他都是在帮自己。

    当许维再次现身之时,他已是身处普安州的州衙外,还是一名光荣的大清朝州衙书吏。

    “许书吏,早啊。要不要来一碗豆浆?”虽然天色尚早,街上并无多少行人,可衙门口卖早点的王大娘眼尖,趁着晨色就瞅到了许维,顺口一叫。

    谁让许维相当得人心,人年轻但又没衙门里那种黑心肠的性格,吃饭从来都有给饭钱,而且还时常帮忙那些不识字的乡亲们写信,这可是免费的,得到众人爱戴也是理所当然。

    “不了,这还要进衙点卯。”许维打过招呼后快步直入州衙。

    在普安州州衙快有一个月,对书吏这一行当许维有了深刻体会。

    书吏是州县衙门中四大辅佐人员之一,作用不下于长随、衙役,地位只在幕友之下,也是唯一可直接从流外品转入流内品的基层吏员。

    有衙的地方必有书吏,缺了书吏这办公就办不下去。

    书吏的重要性与现存的行政制度及实践密切相关。在这种制度下,作为行政官员,州县官受其上司监督。这种监督主要通过公文来往方式进行。命令通过公文发布给州县官,州县官又通过公文回应,由于拟制和接受公文的都是书吏,这对书吏们非常有利。

    书吏得以操纵衙门事务的另一个因素,是政府规章及先例的复杂。官员们无法知悉所有的规章,因而必定要依赖书吏们的丰富知识。

    最后,书吏们常能接近官府公事档案,档案里包含了许多对行政有价值的信息。为了独占这些信息,书吏们常竭力使档案秘而不宣,视为私财奇货。

    许维天资聪颖,智慧过人,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已经把衙内海量的规章先例及少部分绝密档案都完整地流览了一遍,并彻底记入脑海中。档案库内最起码有过万卷的卷宗档案,许维可以倒背如流,随意默写出来,且一字不错,这种厉害程度让所有的其他书吏都瞠目结舌,乖乖,神人啊。

    对于公文的写作上,由于有尤拔世赏的百两白银开道,在拜了个老前辈学习后也顺利地成为了一等一的熟手。任何公文到手,不到半盏茶功夫,便能拟好回文。知州或师爷下达的命令也能迅速按要求写好。

    因是正式入职(吏目许文衡以许维是个新手,需熟悉一下书吏的工作环境为由,平白让他多了一个月的实习期,今日才正式入公职。许维也偷偷问过其他书吏,他们都没有这种所谓的实习期。看来定是许维的到来,触犯到了许文衡的利益。),许维来的就有些早,上衙的钟声也没敲响,刚刚来到衙门内的众吏员们正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话聊天,反正上班时间没到,也没人会傻到提前上班。

    由于是第一天报道,故许维精气神十足,很有新手的范儿,那走起路来都是虎虎生威,气势不可阻挡,顺道就引起了一众吏员们的注意。

    只顷刻间便有数十道目光纷纷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了许维的身上,他们正是无聊的时候,于是乎许维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包括许维的出身、后台,背景、婚姻状况等等都被拿出来指指点点地进行讨论。谁说衙门里的人不八卦呀!要八卦起来可不比那些三大姑八大姨来得差。

    要说这些人不熟悉许维那是骗人的,好歹许维已经提前在衙内做了一个月的实习书吏,还因为表现出色被钱谷师爷南勇当众赞扬了一番。

    但认识归认识,这些人却多是自顾自地在闲聊着,没有丝毫上来打招呼的意思,颇有点冷场的味道。你许维做得太好了,那就意味着别人做得差,你一个人勤奋了,那其他人就都是懒惰了,于是在无形之中许维犯了众怒。衙门里头讲究的是和光同尘,而不是一枝独秀。

    唯一的例外是实习期间的许维在户房的直属主管老马,他若也不与许维搭腔,肯定会被据说是许维后台的州同大人给狠狠踹上一脚的,谁让他被州同大人亲自嘱咐过要多照顾许维一番。

    “许小哥,才来呀!这往后可要更早些才是!我们这些叔叔伯伯辈的可比你要来得早。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老马的话不多,但好歹缓解了些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