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第七节 (第2/3页)

,这无形中就是在影射朝廷与两淮盐商了。

    再加上让江春观注到的意象是“鲍家诗”。

    “鲍家诗”是鲍照的诗,自从李贺写了“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两句诗,鲍家诗的意象就广为人知了。“碧血”的典故说的是苌弘含冤而死,血化为碧色。

    而在第八卷图的左下角还就留着这么一首诗:

    销魂一卷鲍家诗,翠袖天寒泣竹枝,定右秋坟鬼争唱,三更正是雨来时。

    这就明白着挑明了说有冤要申述,都要求钟馗主持公道了,看来怨气甚重啊!

    更成为画龙点睛之笔的是许维在第八幅图上题的诗:“落叶荒村急,寒星破月明,不眠因酒薄,开户觅秋声。”

    “落叶荒村”的出典是《琴心记》:“落叶荒村,搅西风去来飘滚叶呵,今日归根,何日逢春。”这里的“春”应该就是自己江春的春,而自己的花园就叫“秋声园”。

    综上所述,鬼趣图卷要说的就一句话,我江春冤枉啊!

    “许小哥,我要这画放在家中也无用啊!”江春装傻充愣,想听听许维的见解。

    许维也不藏着掖着,他年纪虽小,可眼力绝佳,感觉敏锐,朝廷的邸报稍一琢磨便品察出了内在的含义。

    为了能在江春眼中留下个深刻印象,许维可是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个完美的方案,于是郎郎说道,

    “江老先生,您拿走此幅图后,应立刻派人上京送画给内务府总管英廉,再通过他的手上呈天听。而您老对外只能说一句话,‘惟磕头引罪,绝无牵引’,杜绝其他人怕引火烧身的念头。”

    “这般做法会不会弄假成真?”江春倒也有如此想法,只是摸不准乾隆的具体意思。

    “朝廷应该不会行那杀鸡取卵之事。我观看了近几期的邸报,上面说的都是要严查官吏贪污腐化之事,并无任何与扬州诸位盐商相关之事,江老先生大可放心。

    而且归根结底来说,此案无非就是盐道官员们把各位盐商的每引盐上缴的公用银克扣,私下分赃,与你等并无一丝一毫的关联。至多朝廷要怪也就是怪诸位向朝廷官员行贿罢了,这又上不得什么罪!”

    “那此画我立刻让人送往京师。”

    “不,不能是你江府中人去送,而要换个有名望的人,而且江老你还要广请名士在此画上题词,把影响继续扩大才是。”

    “那许小哥以为谁最为妥当进京送画?英廉此人老夫倒也有过交往,且他也是从江南任上出去的,应该能予我一点方便。”江春对许维的安排甚为满意。

    “扬州能担当此重任的本应属那郑那燮郑板桥郑大先生了,可惜他于三年前过世,不然由他出面最为妥当。郑先生为官十二年,政声清民,且画技高超,堪称扬州一绝,他出面必将马到成功啊。”

    “郑先生英年早逝,确实可惜。”江春陪着叹息了一声。不过心内却是另一想法,老子我买了那么多幅郑板桥的画,他要不死这画怎么能升值啊!越早死的人的画可是越值钱的。

    “那我看还是由罗聘罗遁夫出马吧,假托乃他亲笔所画,上京求知己。此次前往京师可是费时费力之事,年轻人耐力足,应该可以胜任。”

    “罗聘?扬州八怪之一,新崛起的画家。好,正好此人还欠老夫一个人情,让其进京并无丝毫困难。”一听是罗聘,江春立刻张口应承下来。

    “我料想江公前往京师的日子也不远了,您老只要咬定那句话不松口,必能逢凶化吉,功成身退。老佛爷也只是想给我们盐商们一个小小的教训,定不会刻意为难你们。”

    被许维这么一分析后,江春郁结已久的心情顿时舒畅许多,开心地朝许维拱了拱手告辞返府布置一切。

    送完江春后许维一脸平静地返回房内,他翻开一本纸薄,开始书写这几日的心得,心态极其平稳。

    孔子曰,一日三省之。许维做不到一日三省,但可以一事一省之,对亲身经历过的每一件事都进行总结探讨,反思自己在这一事情中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足之处在哪,也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的机会。

    机会永远只会送给有准备的人,许维知道自己并不能与那些衔着金钥匙出生的高官显贵之子相比,一穷二白到底。至多可能是私生子,还上不得台面的那种。只有百倍的努力付出,才会赢得辉煌的将来。

    并且许维隐隐感觉得出,这两淮盐引案一旦落幕,必将让两江官场重新洗牌,而自己也许可能会从中得到些利益。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日后的争斗中站稳脚跟。

    随后所发生的一切皆如许维所料,江春也被押入京。审问时,江春“惟自引咎,绝无牵引”,既保全了一些高官,又保护了两淮盐商。乾隆皇帝以江春诚实,遂置不问,还赐画一幅以安其心,画名《鬼趣图》,官商遂得以解脱。

    次年六月,两淮盐引案完结,因案涉多任两淮盐政及盐运使与众多盐商。官商勾结,侵吞税银千万两之多,连续舞弊达数年之久,上下相欺,贪利成风,故有多名官员遭到处罚,整个两江官场确如许维及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