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第六节 (第2/3页)

转移差不多了,以致未剩多少。以查抄卢见曾家产为例,仅有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

    接到禀报的乾隆在乾清殿上更是大为光火,这分明有人通风报信。像高恒此种人,在任两淮盐政内,坐拥数十万资财,一应精粗什物俱存,且平昔费用奢侈,可核其见存货产,却不甚相悬。而普福、卢见曾家当,查办时所存资财更是所剩无几。

    “诸位爱卿,查封卢见曾等人之家财,廷寄于六月二十五日驰发,而初次查办此案谕旨并未传抄,伊家何以早得风声于十一、十八等日预先寄顿?其中情节甚属可恶,岂有旨未到而外人已知之理!尔等可有何见解?”是可忍而孰不可忍也!乾隆面无表情地询问起在朝诸臣来。

    从两淮盐引案爆发到现在,瘦瘦瘪瘪的军机大臣于敏中就一直在旁观望,等候时机。他与纪昀有很深的矛盾,平日里纪昀总是看于敏中不顺眼,三番五次坏了自己污钱的好事,还放言说‘于敏中是大贪官,此人一日不除,乾隆朝就不安稳之日’,早就恨得牙痒痒。

    此刻的于敏中认定时机成熟,于是跳了出来,向乾隆进言道,

    “皇上,这确如您所说有人暗中给此三人通风报信了,否则不可能有刘大人的折子刚到,我们马上派人抄家却收不到任何资财的道理。”

    乾隆半眯着眼望着于敏中说道,

    “那爱卿言下之意呢?”

    “明显应该是彰宝大人的二道折子到京城后就被人察觉,仔细追究起来,只有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昀有最大的嫌疑。

    臣听闻纪大人有不少学生都在军机处、内阁任中书,抄写奏折都非经他们手不可。而且那纪昀与涉案的卢见曾又是姻亲,臣断定,必是纪大人已经预先知晓彰宝的折子内容泄露给卢见曾的家人,而后卢又泄露给了高恒及普福,这才导致此次抄家无果而终。”

    不愧是久居军机大臣这一显职,于敏中敏锐地察觉出这其中的奥秘,故其所说也都不无道理,在朝的文武百官也纷纷点头同意其观点,乾隆自己也认可于敏中的看法。

    “云从,马上宣纪昀上朝,朕要亲询他是否有枉法之举!”

    当纪昀踏上乾清殿时,内心其实已经知晓东窗事发,只不过表情还算镇定自若,只要自己死咬着不认帐,大致还不会殃及性命。

    乾隆瞄了眼纪昀,果然不愧是人称智多星的官员,在重重重压之下,依旧风云淡定。

    “纪爱卿,卢见曾可是尔的姻亲?”

    “正是!”

    “那你可知晓卢见曾涉案两淮盐引?”

    “略有耳闻。”

    “那又为何私自透露消息给卢见曾?”

    “臣没有做那等事情!”纪昀强装镇定。

    “没有?我看你定是漏言了,不然那卢、高、普三家怎么会同时转移走资财?”

    “为臣冤枉,臣确实不曾透露过半句话给卢家!”纪昀信誓诞诞言道。

    纪昀还真未开口告知或写亲笔信提醒卢家只言片语有关两淮盐引案的事情,他只不过是通过暗喻的手法让卢家知晓情势,外人挑不出任何错处来。

    在执殿太监处刚刚得到消息的高云从附耳在乾隆身边小声说了句话,乾隆顿时厉声喝问道,

    “那你为何派亲随送封密信给卢府?信上不是说两淮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